时间:2024/3/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旧唐书·魏征列传》

今天要推荐的是一套历史书,书名是《南明史》。

由读客出品、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南明史》为上下两册,是由顾诚所著。

顾诚是当代明清史大家,被誉为学术苦行僧。其成名作为《李岩质疑》,后有《明末农民战争史》、《南明史》两部著作外,还有四十多篇论文。

从《南明史》中可以看到作者顾诚老先生的对于史的可靠性的重视,用可靠的史实,重新描绘了明清易代的历史。

公元年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克北京,大顺皇帝李自成进北京,这标志着明朝的覆亡。虽然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身亡,以其为首的明中央朝廷死于农民起义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明朝统治的全面结束。

作者顾诚指出南明历史是从北廷覆灭开始,立君继统是拥明势力内部的事。这也就是说史籍把弘光朝廷的建立作为南明史的开端并不完全准确。

公元李自成起义军开始在河南一些县建立地方政权,年在襄阳建立中央政权,年正月在西安正式立国建号。有史学工作者认为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政权推行的免赋政策并不是免征而是减免。

作者顾诚指出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大量史实表明,大顺政权在年六月退回西安以前,都是以追赃助饷代替按田亩计征的赋税。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所征得的银粮都是整数,而实际上按亩计赋税不可能是整数。

李自成把大批主力部队分布在西北、湖广、襄阳等四府、湖南等地,进占山西、山东后,兵力进一步分散,这些部署对稳定大顺政权统治区的局势有积极作用。

但是李自成等大顺军领导人缺乏战略眼光,没有意识到清军将是同自己争夺天下的主要对手,故在北京地区集结的军队不足以抵御清军大规模的进犯。有史籍说李自成进京后领导集团腐化变质。

作者顾诚指出这种观点不符合事实。三月十九日大顺军进京,四月初十日左右得知吴三桂率部叛变回军攻占山海关,十三日晨自李自成、刘宗敏亲率大军离京平叛,最大时限为二十三天,没听说过在二十天左右就腐化丧失战斗力。再说还有亲历人士记载大顺军在京期间纪律严明。

朱由崧即位皇帝,改明年为弘光元年,马士英入阁主持政务兼任兵部尚书,史可法陛辞,前往淮阳督师。从这里可以看出史可法失势,毕竟他在议迎时对朱由崧人品做了全面的攻击。史籍是认为弘光廷夭折的一个重要大关键是史出马入。

作者顾诚指出这未免对史可法的政治眼光和魄力估计太高了,也不了解他铸下的错。关键在于朱由崧为登上大宝求助于武将,造成武将以定策元勋自居。而史可法一度掌握拥立大权却未能抓住机会,被迫让出首辅之位,证明了他的决策错误。

李自成亲自率驻守西安地区的大顺军主力移往潼关与多铎部清军决战时,清阿济格统领的军队也进入陕北。大顺军的部署是李过守延安,高一功守榆林。延安失守,李过部向西转移,高一功据守榆林半月后,主动放弃该地。这二个人率部撤离陕北,是在李自成放弃西安以后,所以不可能按李自成南撤路线行进。

有史籍把李过、高一功说成随李自成一道东下。作者顾诚指出,这是违反历史事实的。因为从清军进攻陕西开始,李自成同李过,高一功等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他们是采取向西转移,先到宁夏惠安堡,会合了镇守西北甘肃,青海等地的大顺军,再一道向南撤退。为了同李自成率的主力会师,采取是由陕西汉中入蜀,然后再下四川太平、东乡等处,顺江东下抵达湖北荆州地区,这个部队后期成了大顺军联明抗清的主力。

顺治二年五月初四,李自成带少数随从行至湖北通山县境九宫山下,遭到地主武装袭击,李自成从被击杀。他的牺牲标志着大顺政权的最终覆灭。

清军击败大顺军,占领陕西后,摄政王着手部署主力南下。很快,扬州陷落,扬州知府牺牲,史可法被俘后遇难。史籍说史可法坚守扬州达十天之久,给清军造成大杀伤。

作者顾诚指出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从史可法自己的遗书中可以看到,在攻城前,他就已经把军务将给幕僚处理,在清军开始攻城不到一天扬州就失守。史可法的一生只有居官廉洁勤慎,最后关头宁死不屈,这两点值得肯定。而他在军国重务上的决策几乎全部错误,对弘光朝廷的土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清军占领南京,钱谦益列名降清时,仍希望于兴复明朝,除了向多铎献礼,还亲自写信劝江南士绅归清。有史籍认为阮大铖降清是冯铨荐引的。

作者顾诚指出引线搭桥的是东林巨子钱谦益。因为钱谦益给冯铨写过信:言安辑江南事宜,内有招抚阮大铖之语。这就是后来录用阮大铖的缘由。

《南明史》中作者顾诚老先生引用的材料都保持了原文,引用的句子都有标注出自处。同时书中还有插图和地图。

正如作者顾诚老先生所言,以《南明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较为接近真相的描述。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